红色研学公益夏令营第二天

时间:2019-11-24 02:06:07 浏览量:1671 作者: 來源:
分享:

2019年7月9日早9:30点,活动在中国科学院地球环境研究所报告厅举行。

压缩01_副本1.jpg

首先中科院 科普宣传室的李洋向来所参观的孩子们表示热烈的欢迎,并告诉孩子们,科学看似太专业太深奥,其实它离我们并不遥远。鼓励孩子们要有探索求知的精神,热爱大自然,才能对人类做出贡献。来自洞穴石笋实验室的学生卫莹莹为大家带来了科学故事《神奇的溶洞》。我国有哪些著名的溶洞?溶洞中有什么动物?它们真的都是彩色的吗?哪些是石笋,哪些是钟乳石?它们又是如何形成的呢?这些问题孩子们都在故事里找到了答案。

科普报告后,有一个《美食背后的科学》。这个真的是蛋黄吗?为什么吃起来有果汁的味道?它是如何制作的呢?孩子们带着好奇心,纷纷趴到上面来看,还亲自动手尝试制作。看着制作出来的水果蛋黄,孩子们都很兴奋。每到问答互动环节,现场气氛十分热烈。

 

之后,在志愿者的带领下,孩子们分别参观了砗磲实验室、树轮实验室、岩心库。

在热带气候实验室,大家认识到了世界上最大的贝壳——砗磲。1.2米的大砗磲和绚丽多彩的热带鱼深深吸引了大家的注意。实验室讲解员周鹏超为孩子们介绍砗磲中的元素可以记录过去百年甚至千年的气候变化。除了砗磲,树轮同样有气候变化的能力。实验室讲解员史雪欣详细的介绍了如何获取树芯,如何在显微镜下观察。小朋友们也拿起一个树轮仔细地树圈圈,坐在显微镜下认真地观察。在听了科普报告的基础上,小朋友对洞穴石笋也有了基础的认识。在洞穴实验室亲眼见到了切开的石笋,看到了一层一层的纹路,这平常可是见不到的呀!在恒温3ºC的岩心库,孩子们看到了来自地底下几百米深的岩心,在科研助理权春艳的讲解下,了解了岩心是如何从地下取出来,如何保存,如何进行研究的。孩子们纷纷表示要保护好环境,好好学学。

参观完后,孩子们来到了科技馆和自然博物馆,在参观的过程中,真正的体会到,科学不是冷冰的仪器和复杂的数字,它是生动的,富有逻辑的思考。需要有探索的精神,有求知的欲望,有保护大自然的情怀,才能真实的与科学近距离的接触。“科技强国  科普惠民”完美的诠释了科学与大众的关系。关注科学发展并不只是科学家的工作,而是每一个人对自我的要求和使命,“少年强则国强”。

  稍作休息后,孩子们来到了大雁塔,每到一处,讲解员都会耐心的给孩子们讲解,参观了大雁塔、大慈恩寺、及每一处的铜像雕刻的来历及含义,以及唐玄奘对中国佛教做出的贡献。细致入微的讲解,孩子们学到了很多的知识。


第一篇

下一条:红色研学公益夏令营第一天

友情链接

  • 妇联单位
  • 妇儿网站
  • 政府网站
  • 媒体链接
  • 学习强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