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1月10日下午,由陕西省妇女儿童活动中心主办青苹果体验课堂承办的“小小考古家,穿越西安半坡博物馆”活动顺利开展。
首先来介绍一下郭翔老师:原西安半坡博物馆史前工厂部主任,智慧母亲俱乐部博物馆讲师,7年博物馆教育经验,对博物馆教育有很丰富的经验,同时针对青少年的博物馆教育有着自己的见解,也因为介绍半坡鱼纹受到家长和孩子的喜欢。今天主题是带着大家一起穿越到西安半坡博物馆【石器时代穿越指南,与半坡人一起生活】。
西安半坡博物馆,国家一级博物馆,是中国第一座史前遗址博物馆,西安半坡博物馆位于西安市东郊浐河东岸、半坡村北,半坡遗址1953年春被发现,1958年正式对外开放。为首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首批"百个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西安旅游十大景点"之一,"中国最值得外国人去的50个地方"之一。郭老师用诙谐幽默的语言给孩子与家长讲解着西安半坡博物馆里宝物,每个人都认真的听着。
郭老师用互动的方式来进行提问,让每个孩子用发散性思维去思考如果让你穿越到6000年的半坡与他们一起生活你会做什么?
我们现在发现最早的人类出现在哪里呢?他们的寿命只有30—45岁之间,你知道为什么吗?小朋友说:”因为疾病,因为食物不干净不充足,因为战争”等等,郭老师给每个小朋友都竖起了大拇指,小朋友都回答的太好啦。陕西最早出现的人类在哪里?他们的身高经过专家测试足足有1.7米呢。
我们今天学习地穿越指南,主要是教大家回到哪里可以生活呢?
房屋名称:半地穴式方形房屋:为保护遗址和遗物,现设保护遗址大厅一个,遗物陈列室两个,陶窖遗址一个。遗址大厅为3000平方米,是原始村落的一部分,其房屋建筑早期是半穴式,即一半在地下,以坑壁为墙,露出地面的一半盖上了屋顶,这种房屋既低矮又潮湿。到了原始社会晚期,才在地面砌墙,并用木柱支撑屋顶,这种直立的墙体及带有倾斜的屋面,已形成了后来我国传统房屋建筑的基本模式,这在当时可算是了不起的创举。
【工具类】石料的切割方法:
竹木片加沙切割法:郭老师现场拿了一把斧子过来(不过不是真的哦是一个仿制品)同时讲解了制作石料的方法,每个人都聚精会神地听着。
下边的石球 据考古工作者推测:是半坡先民为了谋生的工具,即用“飞球索”猎物
再来了解一下尖底瓶,尖底瓶是半坡出土的最具特点的陶器之一。它是巧妙运用重心原 理的一种汲水器。具体方法是在双耳上系上绳子,由于水的浮力, 瓶子一接触水面就自动倾斜,灌满水后又因为重心移动而自然竖 起。用它盛水还有两大特点,一是便于手提与肩背,二是口小, 灌满水后从河边到居住区的路上水不容易漫出。细心的郭老师同样给我们带来了尖底瓶的仿制品,让大家在现场感受文物,触摸文物。
最最重要的文物人面鱼纹彩陶盆:新石器时代人面鱼纹彩陶盆,高16.5厘米,口径39.8厘米,由细泥红陶制成,敞口卷唇,口沿处绘间断黑彩带,内壁以黑彩绘出两组对称人面鱼纹。人面呈圆形,头顶有似发髻的尖状物和鱼鳍形装饰。前额右半部涂黑,左半部为黑色半弧形。眼睛细而平直,似闭目状。鼻梁挺直,成倒立的"T"字形。嘴巴左右两侧分置一条变形鱼纹,鱼头与人嘴外廓重合,似乎是口内同时衔着两条大鱼。另外,在人面双耳部位也有相对的两条小鱼分置左右,从而构成形象奇特的人鱼合体。在两个人面之间,有两条大鱼作相互追逐状。。现收藏于中国国家博物馆。新石器时代人面鱼纹彩陶盆是仰韶彩陶工艺的代表作之一,于1995年5月25日被定为国家一级文物,2013年1月列入《第三批禁止出国(境)展览文物》。
在这短短的两个小时的时间内,每个人都感觉没有听够,有的小朋友还在围着郭老师进行提问,满满的学习求知欲,历史是我们的先辈给我们留下来的宝物,我们要去不断的熟悉,爱护他们。
最后陕西省妇女儿童活动中心还为每个小朋友准备新年礼物,祝愿大家牛年大吉。“小小考古家,穿越西安半坡博物馆”活动完满结束。